随着2025年春季的临近,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引发广泛关注。当前,螺纹钢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低产量与低库存双重压力,形成了一个‘三低’的市场局面,究竟这意味着什么?对于钢铁行业的未来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?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。
据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初,中国钢铁行业产量和库存均处于近八年来的最低水平。这一现象,既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,也与市场自身的结构性问题紧密相关。
春节前,电炉钢铁企业由于持续亏损以及节假日的临近,产能利用率急剧下降。尤其是87家独立电弧炉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,从1月初的50%急降至5%。而即使是盈利的高炉钢厂,其利润水平也处于低位,受到各类成本及市场需求的挤压。MLTY.COM由此可见,企业的经营压力正在加大,导致了美好的利润前景变得愈发渺茫。
此外,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作为螺纹钢的主要消费终端,其开工和施工活动也受到低温天气的严重影响,外部条件的限制使得工程的建设无法顺利进行,进而影响了螺纹钢的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建筑钢材企业在春节前生产的螺纹钢总量大幅下降,且目前的库存水平也低至2017年以来的农历季节性低点。
钢材行业的库存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管理难题。在2024年,由于销售订单表现不佳,钢厂普遍采用低库存策略,从而导致螺纹钢的库存量显著减少。据统计,截至2月7日,主要样本螺纹钢的总库存为705.38万吨,同比下降40.22%,再创历史新低。
如此低的库存水平在供需失衡的背景下,实际上是一个信号。低库存可能意味着一旦市场需求好转,钢材供应难以迅速跟上,可能会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反弹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去年冬季储存的亏损经历,钢材贸易商在冬储方面的行为将会更加谨慎,这可能进一步对螺纹钢市场的动态产生不利影响。
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困难,但“金三银四”的春季消费旺季即将来临,预计将在很大程度上释放消费潜力。历史数据显示,近年来全国建材交易的春季活动呈明显上升趋势,3月和4月的成交量相较于前两个月均有显著增长。这一趋势是否能够延续,成为了关注的焦点。
不过,市场的另一面也让人担忧:一线和热门二线城市的新房销售价格已逐步企稳,但三四线城市依然处于不确定状态,整体市场复苏的力度可能有限,加之复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低于去年同期,工地复工情况的缓慢将直接影响到后期钢材消费的释放。
截至目前,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钢材占比不足1%,这意味着关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。但随着2024年全国两会的临近,市场对政策的预期较为乐观,这也给了市场参与者一些希望,可能会促进相关行业的恢复与增长。
综合来看,尽管当前螺纹钢行业面临低产量、低库存和低消费的“三低”局面,但即将来到的春季消费旺季、政策宽松预期以及市场对钢材价格的支撑,仍然为行业带来了一丝生机。然而,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工地复工率的低迷,可能会制约消费的复苏高度。留待后续市场进一步观察和发展,以便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寻找机遇与挑战的平衡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本文为原创发表,并经本网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。